中美互相推卸责任,各说各话,一场疫情出现两种版本,变成了讲故事比赛。以量而言,美国在这场比赛居于下风,特朗普霸占舞台,美国能上场讲故事的人就这么几位,来去就那三几道板斧,而且特朗普的言论经常是即兴而发,缺乏组织性、逻辑性,既不严谨,也经常造成混乱。他讲的故事娱乐性倒是十足。不过,中国宣传文献中的一些取材、语气和用词让人看了反感,甚至成了国际笑柄。
阴谋论成了全球叙述冠状病毒疫情的崭新战线。正当世界各国为防堵冠状疫情忙得焦头烂额之际,“雨过天晴”的中国大陆并没有因此闲着。
疫情暴发之初,中国因隐匿疫情饱受外界批评与质疑,不过现在中国正努力通过一系列大外宣和出口转内销的行动,化劣势为转机:先洗刷“武汉肺炎”的污名,再向世界输出中国成功抗疫的经验,重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所谓“大外宣”,是中国对外宣传大布局的简称,指的是中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投入巨款展开的全球宣传计划,其手段包括建立新媒体、增设海外办事处、吸纳外语人才等,借此与西方媒体争夺话语权。
国际人权组织《自由之家》年初发表的报告《北京的全球扩音器》,就列举了中国自2017年以来,透过外交官、官媒、红色资本、渗透等策略,强力重塑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叙事方式,借此美化中国的形象。
说穿了是洗脑工程和带风向。
套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话,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6年2月,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说过: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为了洗白“疫情始作俑者”的污名,拆解中国疫情危机引信乃是中共当务之急。
这次任务主要交给外交体系处理,疫情刚平复,宣传机器就开始了重新编写疫情暴发经过的尝试,对病毒起源于中国的说法提出质疑,引发了中美之间的大争议。
外交部新任发言人赵立坚12日在推特公开指说新冠病毒可能由美军带到武汉,影射这是美国的阴谋,把肺炎相关的争议提升到中美外交冲突的层次。
海内外媒体已注意到这现象并为文分析,例如:“Virus Diplomacy: As Outbreak Goes Global, China Seeks to Reframe Narrative”(路透社):“China Changes Virus Narrative In Bid to Salvage Soft Power”(澳大利亚金融评论),“China Goes on Diplomatic Offensive over Coronavirus Response”(外交政策杂志)。
有评论认为,赵立坚的推文言论显然不是私人表忠的激情暴冲,而是配合近期中共文宣战术步调,特别是抹黑美国,鼓动国内民粹,再度煽动中国人总是历史受害者之形象与印象。
美国不甘示弱,国务卿蓬佩奥和特朗普总统分别以“武汉病毒”和“中国病毒”回敬,并声言这是反击中共散播虚假消息。
再有是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张军3日写信给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表示“中国不仅是为了自己而奋斗,也是为了全世界而战”。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这封信的内容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了防疫针对旅游及贸易增加种种限制的作为,流露出嘲笑之意。
中国拉拢亚细安联手抗疫 既考验软实力又是试金石
在老挝,中国外长王毅趁着出席中国-亚细安外长特别会议,呼吁区域各国团结一致,在旅行与贸易限制上对中国松绑。
媒体称,中国拉拢亚细安联手抗疫,既是考验中国的软实力,也是一场友谊试金石。
路透社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说,中国正在宣扬与亚细安友谊升温的信息,反制西方抨击中国处理疫情不力的批评声浪。
他说:“中国正在审慎重塑受疫情损坏的形象,但中国政府未当机立断而引发一场国际危机的事实,使得这项任务几乎难以达成。”
中国外交部还制作视频,剪辑了各友邦领导人对中国的赞扬,发送正能量,替中国背书。本周访问中国的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就被引述说:“个别势力企图利用疫情污名化和孤立中国的做法不得人心,不会得逞。”
疫情也展现了中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的巨大影响力。秘书长谭德塞唯中国马首是瞻,频频感谢中国,赞叹中国的发言,让人看得傻眼。
看得出,中国的外宣计划资金充足并有一套成熟的整体方略。
反观美国,在对外公关方面节节败退,当年叱咤风云的美国新闻处和美国之音似乎销声匿迹,少人问津。
美国政治与国际关系学者沈大伟几年前就为文指出,2014年,中国的外宣年度预算接近100亿美元,与此相对照的是,美国国务院2014财政年的公共外交预算只有6亿多美元。
中美互相推卸责任,各说各话,一场疫情出现两种版本,变成了讲故事比赛。
以量而言,美国在这场比赛居于下风,特朗普霸占舞台,美国能上场的故事人就这么几位,来去就那三几道板斧,而且特朗普的言论经常是即兴而发,缺乏组织性、逻辑性,既不严谨,也经常造成混乱。
他讲的故事娱乐性倒是十足。
不过,中国宣传文献中的一些取材、语气和用词让人看了反感。
如新华社本月初转发的一篇爱国主义微信公众号文章《理直气壮,世界应该感谢中国》就这么说:
“现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表示,美国欠中国一个道歉,世界欠中国一个感谢。没有中国的巨大牺牲和付出,就不可能为全世界赢得宝贵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间窗口,可以说中国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将新冠肺炎疫情挡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
此外,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要对市民开展感恩教育,要他们“感恩总书记”、“感恩共产党”,则让人觉得肉麻和对官员产生鄙视。
而地方媒体为了宣扬前线人员舍身精神而炮制的许多所谓正能量视频和文章,或过于煽情,或移花接木手法笨拙,徒惹人反感。2月15日,陕西都市生活类报纸《华商报》旗下的一则稿件,《孩子出生20天,他却主动申请投入抗疫一线》文中,出现刚出世20天的双胞胎一觉醒来会说话,问说:“妈妈干嘛去了?”引发公愤,斥责写稿人不尊重读者的智商,瞎扯一轮。
经《纽约时报》报道,成了国际笑柄。
美国为傲慢付出代价
中国这一轮冠状病毒疫情高峰看来已经过去,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疫情却正在加速蔓延。
究其原因,综合各方报道,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很被动,所采取的策略是遏制围堵,认为只要把疫情堵在境外便可高枕无忧。
白宫一直试图淡化疫情的威胁,特朗普总统频发传递乐观信号,宣称“疫情并不可怕”“对美国危害很小”“美国人感染病毒的风险很低”等等,并预言疫情很快会消失。
正因为政府的无知和傲慢,错失防范疫情的珍贵黄金期,未充分利用这段空窗期,做好应对疫情的充分准备,例如统筹好医疗资源、物资和防疫措施、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减少和管控人群聚集,引导民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
一直到疫情加速蔓延,特朗普才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白宫的策略才转向备战,但为时已晚。
《纽约时报》普利策奖得奖记者桑格上周在《特朗普如何应对新冠危机:都怪中国和欧洲》文里写道,特朗普应对危机的一贯立场是,即使是最国际化的问题,也可以用墙隔开。于是,他先禁止中国航班,之后,又在没与欧洲盟国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禁止大部分欧洲人进入美国。但此举也加速了他与这些传统盟友的疏离。
桑格认为,特朗普的傲慢,让美国错失了和最亲密的盟国一同讨论抗击病毒和经济影响和讨论分享公共卫生数据,吸取韩国和中国抗议经验的大好机会。
他引述一名国务院前官员的话说,特朗普的傲慢培养了太多的恶意,让未来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桑格最后指出,特朗普宣布入境禁令的演讲写得匆忙,每个环节都模糊不清,存在许多基本细节的错误,迫使他的助手们在他结束验收后得做出更正。
然而,特朗普在17日的记者会上却厚脸皮称:在疫情被称为大流行病之前,“我就知道这件事很严重。我说话的语气前后没什么不同。”
此话一出,立刻招来《纽约时报》和MSNBC等媒体的打脸,把他说过的话前后对照,揭穿他企图“重写历史”。《纽约时报》的报道截图说,他说过的话证明他自相矛盾。
MSNBC则说:“一个星期前还指控记者和民主党人夸大煽动疫情的严重性,现在总统却想邀功,说他对疫情的威胁早有远见。”
特朗普顽固对本国疫情视而不见
德国《南德意志报》以“怯弱的特朗普”为题,谴责特朗普对欧盟颁布入境禁令,是疫情暴发以来特朗普又一次推卸责任。
“真正的问题是,特朗普顽固地对本国的疫情视而不见。他针对欧盟颁布的禁令,说明他在怯弱地试图转移公众对他自身失误的注意。他闭口不谈他的政府无力提供足够的病毒检测能力,也只字不提美国肯定将面临的威胁。”
“病毒肆虐时,可不管你是中国还是欧盟还是美国。甚至于病毒从哪里来也无关紧要。但是对于特朗普而言,这至关重要。在他口中,这是‘外国来的病毒’,是从中国传播到全世界的病。他似乎把病毒当成非法移民,他只知道一种抵御方法:封关、筑墙。”
评论抨击特朗普为了大选无视民众福祉,非但将责任推向外国,还把民主党批评政府防疫不力斥之为民主党的阴谋,痛骂了纽约州和华盛顿州长。
反观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拜登上周针对疫情发表的演说,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凸显疫情下的大将之风。
疫情是世界各国的一面照妖镜,把一个国家的真实管理水平和领袖的气质放到了同一个天平上。
已有分析人士指出,疫情给美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或不利于特朗普竞选连任。
原本没什么悬念的总统大选将变得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