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巅覆了人类的日常作息,但它应和数码科技的颠覆一样,需要人类发挥更大的创意和真善美来一起面对、磨合和进步。疫起面对颠覆。
上周接到意大利画廊Mucciaccia Gallery广发的电邮公告,它在罗马和意大利一个小镇开的画廊因为国家的严重冠病疫情,暂时关闭到另行通知。它在美国纽约的画廊目前只开放给受邀嘉宾,而在新加坡的画廊则缩短开放时间。
法国跨国企业雅高酒店集团(Accor)也发了电邮公告,因为受蔓延世界各地的冠病疫情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酒店须按照当地政府的防疫措施,暂时休业或大幅调整业务。并温馨通知已经预订了今年3月至4月期间酒店住宿的客户,如果因为当地政府的措施必须修改日期或取消住宿,集团旗下的有关酒店可免费取消或做其他灵活安排,旅客不必担心会有罚金。
以色列一家电子报最近也一直发来它的新闻日志,告知当地的一些科技研究与防疫消息。这一连串在你不知不觉中突然出现把你联系起来的电邮和信息,提醒了这世界有多紧密连接,网络科技又怎么无所不在地渗透你的个人世界。
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暴发,让人类从还未完全调适的数码科技颠覆中,进入更让人类措手不及的冠病疫情颠覆。而这场颠覆发生在全球经济与贸易已密不可分的今天,在资金与人的流动量都年年创新高的今天,既需要各国的领导智慧和力量来共同合作应对,还需要企业及个人的积极配合。这当中,任何的政治化和自私及不当一回事的行为,都会让目前已呈失控的全球疫情和已显露危机的世界经济,一再把人类推向断崖。
新加坡自今年1月下旬首次出现境外输入的冠病病例至今,一直在根据病毒的特征和传播性质,以及疫情在其他地方的情况不断修改防疫策略。从加强医疗防疫系统、边界管控,到个人与社会的防范,形成一层层防护圈。而鉴于疫情最近在中国以外的许多地方迅速蔓延,欧美和本区域国家及城市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病例和死亡例暴增,我国政府过去几天连续宣布了更严格的防止疫情在本地传播的措施:要求人们别出国;最近出国返新的都须遵守居家通知或缺席假的要求;以及推出了系列要求企业和个人都遵循的保持安全距离措施。
跟封城或锁国不同,安全距离措施仍允许商业活动、企业运作和个人生活基本上继续,只是有关的活动和作息都须保持至少一米的安全距离,超过250人的活动也须取消。这是以些许的限制和不便,换取不必封城——一切停顿的更大自由,以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严受干扰,影响更多人的收入和饭碗。
同等重要的是,国家的医疗系统不会因为本地疫情的大暴发而不负重荷,无法有效治疗和抢救病患。我国把目前各地都在强调的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再提高到安全距离(Safe Distancing)的意识,是更凸显这措施的关键作用和必要。封城,是大家都不希望进入的地步。
因为冠病疫情,人类得几乎重新设置(re-set)自己的生活作息和社交习惯:勤洗手、别摸脸、跟人保持形体距离。同桌共餐必备公匙公筷,保持如厕卫生好习惯,生病时呆在家或生病出门戴口罩防传染他人等等。这些在我儿时记忆里,学校公民课曾经教导的个人好习惯,如今因冠病大流行都得一再提醒,对当今的现代化世界和人类真是一种反讽。人类很多方面和很多时候,对环境对己,都真是太我行我素了。
全球前阵子都在进入气候变化的警惕状态,虽然海平面上升危及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国家是几十年后的事,这场疫情赤裸裸地暴露了人类在不作为、不透明、不负责任和掉以轻心情况下,会如何使局部的危机变成全球的大灾难。与此同时,我们又可以具体看到,数码和医疗等高科技,加上人类的创意与善心,可以如何把灾难化为文明的集体力量,共患难地解决问题,并把今天的经历和教训,编入各地的运作与合作程序,避免陷入另一场灾难。
为此,今天的重新设置与调整,应该也是一种集体文化和行为的提升,疫情过后,一些今天实行和改进的良好作息和措施要形成另一种社会DNA,细水长流。
我国环境局最近配合疫情推出的全国保洁运动,当中强调的许多清洁卫生习惯,本来就是文明国家应有的标准和态度,包括小贩中心和餐馆等饮食设施的保洁与消毒标准,准备与处理食物的卫生标准;酒店和旅游业的卫生与环保要求;个人吃后归还碗碟、如厕和丢垃圾的卫生与环保要求,以及生病时的妥善卫生处理等等,都应是疫情过后仍要坚守的文明社会行为。
新加坡的清洁与卫生,必须在这次疫情中,下定决心使它不只是清洁工人的事。这种高要求的清洁与卫生,肯定会增加企业的作业成本,但却是整体对新加坡更卫生环境与食物安全的投资,最终大家都会受益。
在国际层面,冠病疫情同样进一步凸显了地球村在应对可能会跨越国界的状况时,双边与多边应当有的合作意识和程序。目前出现的一些跨境防疫漏洞或不足,都需要政治智慧和毅力一起补上,包括采取任何会影响周边国家的措施时,应当有的提早知会程序,以及不断加强彼此间的互信,互相交换信息和合力救济等等。
危机当前,无限放大地缘政治或把任何危机政治化来转移国内的焦虑情绪都只会拖延危机管控,更糟的是分散了处理危机的资源和人力。
疫情巅覆了人类的日常作息,但它应和数码科技的颠覆一样,需要人类发挥更大的创意和真善美来一起面对、磨合和进步。疫起面对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