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中国”涵义是维护“九二共识”关键-中国讯息网

界定“中国”涵义是维护“九二共识”关键

作者:高建文 阅读量:14904797 发布时间:2020-03-20 12:13:08

199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会见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时说:中国只有一个,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只有一个政府,在北京,台湾历来是中国的一个省,这是不可改变的。

时任总理李鹏在第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批评台湾当局迄今没有放弃“一国两府”的立场,在国际上继续推行“弹性外交”,表明“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动”。

1992年10月,两岸两会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和“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问题进行商谈,当时,大陆方面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是“旧三段论”,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一中原则“旧三段论”核心观点就是“世界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认为“中华民国”在1949年已被推翻,否定“中华民国”存在。台湾当局、海基会的立场观点,与大陆方面针锋相对,1992年8月1日,台湾当局国家统一委员会对“一个中国”的涵义做出结论,阐述台湾方面的立场观点,核心的观点就是坚持“中华民国”自1912年成立,迄今存在,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两岸阐述“一个中国”的涵义,是排斥、对立、不可调和的。

近代法国宪政专家布丹(Jean Bodin)的《国家论六卷》,阐述了主权政治学说,该学说的核心观点:一、国家拥有主权,这是国家的根本性质,否则国家便不存在,也只有国家是主权拥有者。二、主权具有三个特性,即绝对性、永久性、不可分性。绝对性是指主权的地位最高,不受限制,一国之内,只有一个主权,地方政府不能拥有主权。永久性是指国家永远有主权,行使主权者会死亡,但国家主权始终自然延续。不可分性是指主权的完整性,只能完整地存在于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不可分割。三、国家和政府截然分开,国家拥有主权,政府则是一个使主权得到实施的机构。

根据主权政治学说,因为大陆方面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基于主权的唯一性,国家是主权拥有者,就断然没有“中华民国”的存在空间。

台湾当局认为,“中华民国存在,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这是台湾当局的根本观点,“台湾固为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亦为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台湾当局做“延伸、扩大”阐述,合起来是台湾当局的完整观点,不可分割解读。台湾当局是基于中华民国存在,是主权国家,才有权力进一步表述,“台湾固为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亦为中国的一部分”。

如果大陆方面否认“中华民国”存在,台湾当局的观点就失去了政治意义,表述的“中国”就不是政治国家的涵义。抽掉本质和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陆方面解读1992年台湾当局的观点,不能误用数学方法,分割台湾当局的观点,来求取与大陆的政治公约数,因为“一个中国”原则是政治题,必须采用政治学方法解读台湾观点。

既然台湾当局的根本观点被大陆方面否定,台湾当局的完整观点均遭到否定,就不存在与大陆的所谓政治公约数。反之亦然,台湾当局坚持“中华民国”存在,是主权国家,大陆方面同样也没有接受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如此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要成立,就必须剥离“中国”的现代涵义——政治国家,“九二共识”的中国就只存有传统涵义——文明的中心区域,即“文明中国”。

1992年两会商谈的政治背景,大陆的一中原则是“旧三段论”。而“新三段论”是到了1998年1月30日,由时任外长钱其琛首次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可分割;2000年7月再度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因此,一中原则“新三段论”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政治国家)”,不可能是“九二共识”的内涵。

民进党人对“中国”的传统涵义——文明中国,缺乏认识,更对《西方政治学说史》的主权政治学说领会不够,就把“九二共识”的中国,当“政治中国”,这是作茧自缚,掉进了“政治中国”陷阱,盲目地拒绝了“九二共识”,民进党人是错误地解读“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性质。

基于全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以及珍惜两岸和平,笔者倡议大陆方面尽速举办“海峡两岸各党派‘九二共识’研讨会”,中共、民进党、国民党必须派代表参加,这就是为两岸关系建立善意、有效的沟通平台。要容许充分探讨,如果处理掉围绕“九二共识”的分歧,两岸政治关系一定峰回路转。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界定“中国”涵义是维护“九二共识”关键”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