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舆论-中国讯息网

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舆论

作者:陈鸿斌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3-20 12:08:55

一个国家面对的国际舆论是友善还是敌对的,是该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中国的表述来说,如今中国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非常需要对华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但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显然无法令人乐观。

以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9年1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为例,2019年5月至10月该中心在32个国家对近3万5000人做了调查,全世界很多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出现下滑趋势,加拿大、瑞典和印度尼西亚这三国对华持负面看法的比率猛增17个百分点。美国对华持负面看法的民众达60%,增加13个百分点,创下14年来新高,持正面看法的从2011年的51%锐减至26%,这显然与美国近年来的对华整体气氛恶化密切相关。

日本人对华持负面看法的最多,达85%。加拿大紧随其后为67%,这与孟晚舟案直接相关。韩国也高达63%,这是因中国反对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所导致的。澳大利亚民众的对华负面看法也有57%,这与该国不断传出所谓中国间谍案不无关系。

这其中有些国家多年来对华民意一直在低位徘徊,例如名列榜首的日本,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始终低于20%,而上世纪80年代则完全相反,这一比重曾连续在80%以上。因此,中日关系改善的民意基础非常脆弱。

看来,2020年的这一数据很可能会更为严峻,因为2019年调查结束之际,美国国会尚未就香港和新疆问题通过相关法案,而已持续半年多的香港示威得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官方和主流舆论的公开支持,美国国会两院还相继高票通过香港法案,并经总统特朗普签署成法。英国作为曾经统治香港的宗主国,支持香港也是毫不掩饰。

甚至连德国都邀请香港分裂分子前往访问,外交部长马斯还与之会见。2019年下半年,这一问题几乎成为中国与西方舆论战的主要战场,双方的争斗一刻也未曾停歇。今年初,中国发生了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这也成为一些西方舆论指责中国的口实。

新疆问题也非常严峻。中国政府为了解决新疆维吾尔族居民的就业问题,举办了许多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中心,但西方舆论将此称为“集中营”,指责中国政府毁灭穆斯林文化。先是18个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状告中国,其后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新疆法案,中国当然作出了强烈反应。在新疆问题上,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与中国站在对立面。尽管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37个国家就此力挺中国,但毕竟在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西方国家。

这两件事的涉及面有多大,各举一个例子就一目了然了。当14亿中国人民还沉浸在建国70周年的喜庆气氛之际,与中国开展多项合作的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居然写下如此推文:“为自由而战,与香港在一起”,于是中国立即全面封杀该队。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曾多年在该队征战,此事发生后,中国篮协立即暂停与该队的合作,中央电视台停止转播该队的赛事,腾讯也不再报道相关视频和文字,浦发银行和李宁也表态停止所有合作。这还没结束,德国球星厄齐尔此后也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支持新疆分裂势力,以至中国立即取消了对其所在的英超阿森纳队的所有赛事转播。

此后,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西藏法案。德国足球甲级劲旅科隆队因认定中国是“全面监控国家”,而拒绝与沈阳合办足球学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这一局面已持续相当一段时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国外的火炬传递仪式,就多次遭到人为干扰和阻碍,人们对此应该记忆犹新。尽管干扰者多为流亡海外的“藏独”分子,但相关国家政府和警方的默许甚至纵容是难辞其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采取遏制和敌视政策,很长时间中国在西方世界处于孤立状态,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形象问题。直到1972年尼逊访华后,局面才有所改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后,中国才开始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但当时西方国家有一个错觉,以为接纳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后,中国就会如他们所期待地逐步改变社会制度,全面接受西方的体制。近年来,西方国家觉得这一希望落空了,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而中国在不断加强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体制的同时强劲崛起,这使西方国家更无法接受,于是便一改对中国的观感,开始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国,中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也就急转直下。

中国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毛泽东让中国人不再挨打,邓小平让中国人不再挨饿,但中国人挨骂的局面至今仍未出现缓解,从以上民调来看,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仅使中国领导人难以接受,广大中国公众也觉得很难堪。

中国官方形象工程事倍功半

这些年来,为了改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中国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可说是竭尽全力。官方外交、政党外交、议会外交、军队外交、地方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等悉数上阵,广播电视、文化、出版、新闻、教育、科技、体育等众多部门通力合作,为增加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推出了诸多举措。

诸如在世界各国设立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开展“中国年”或“旅游年”活动,举办电影节和图片展,积极参与在各国举办的图书展,还频频成为“主宾国”。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举办国际电影节、国际电视节、国际文化节、国际旅游节、国际时装周等。为了让各国了解中国对西藏文化的保护政策,还多次派遣藏学家出访欧美国家介绍相关情况。

此外,中国外交部多次安排各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外交官访问新疆,实地了解中国政府如何保护穆斯林文化。为了“讲好中国故事”,这些年来中国政府和相关宣传部门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但效果却很难说差强人意。最近除美国以外,连比利时都在关闭孔子学院,由此可见一斑。

也许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虽然中国政府的努力效果不尽人意,但最近一个四川女孩却在网上一举爆红。这个名叫李子柒的农村姑娘,三年多来通过拍摄自制视频,介绍中国传统的衣食住行,呈现古朴自然的田园气息,居然红到她自己也深感不可思议。如今她不仅在国内拥有5000万粉丝,在中国国外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的粉丝也多达740万。

这一数据接近美国有电视新闻网(CNN)的粉丝数,超过中国所有官媒粉丝数的总和。因此有人戏言,一个李子柒等于100个中央电视台。中国相关对外交流部门应从李子柒案例中得到深刻启迪:只有“润物细无声”,功夫在诗外,才可望有意外的收获。而刻意为之,急功近利,恐怕只能是徒劳无益。但愿中国面对的严峻舆论局面今后能逐步有所改善。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舆论”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