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已造成全球大流行,在中国大陆的台商从农历年便积极应变抢料囤货,历经停工、运输不便等困境,仍担忧库存不足以因应3、 4月后的变数,电子供应链的"断链"引人关注。疫情若持续至4月,终端需求急速下降,经济情势将更为险峻。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本月2日公布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五个月呈现扩张,较1月攀升1.4点至52.7。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肆虐之际,相对中国大陆2月PMI大幅下滑至40.3,台湾经济的表现似乎格外亮眼。
“事实上,制造业正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货出不去,也进不来。”中经院强调,上述数字是不少电子暨光学产业与交通工具产业的工厂或上游供应商因担忧供给面断链冲击,产业急拉货与催料所致,不能太过乐观。
大陆是台湾主要出口市场,也是投资最大的地区。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是科技业和汽车生产重镇,北接河南郑州的(鸿海)富士康苹果组装厂,西邻四川重庆笔电基地,与东边的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及上海形成供应链聚落,故武汉一宣布封城,台商根本顾不得过年,立马启动人力调配、盘点库存、四处抢货、囤料,做好应战准备。
台湾经济部长沈荣津本月9日在立法院说,大陆原物料生产因疫情停摆,台湾制造业确实有原物料短缺疑虑,工业局调查企业的库存备料,评估可撑到3月底,但未来原物料能否持续供应仍有隐忧。
供应断链问题浮上台面
冠病疫情造成大陆逾80座城市封城或封闭式管理,从运输到物流处处受阻,即使农历年前有备货的厂商也担忧库存不足。
“台商有很多厂在大陆,但台商多半是OEM(代工),随便缺一个变压器要找个厂商替代,光是认证就要一两个月,如果拖到3月以后,连越南也会断货,有个公司的货就卡在海关14天进不来。”资诚创新咨询公司董事长刘镜清向《联合早报》说明台商面临的困境。
“有一家公司在大陆生意很好,6000个员工只有2000人回家,过年后的复工率达90%,但业绩依然掉一半,因为只要缺一个零件就无法进行组装。”
刘镜清说,除了断料隐忧,台商还须随时因应各地防疫措施,例如江苏省昆山市对湖北、浙江、河南、安徽、江西、广东、湖南等七个省份的返工员工实施严格管制,凡在昆山无自有房产者一律劝返,自有房产人员则一律送集中点隔离观察14天。厂商因应改采两段接运员工,有的选择绕路走,而为了抢工人,有台商祭出3000元、5000元,最近有一台商甚至加到8000元。人工成本增加了,但即使工人回来了,负责生产管理、品质保证的人也不一定回得来,生产安排和效率都不及以往。
随着疫情扩大,苹果、惠普等国际大厂都传出部分产品缺货、电脑与手机出货时间延长数周的消息,电子供应链的“断链”问题也浮上台面。
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梁国源向本报说,电子供应链最上游的研发和高阶设备是在欧美和日本,台积电是属于高阶制程,往下一连串到低阶的组装,情况都不太一样,例如台积电主要是在台湾生产,迄今影响不大,很多PC、PCB(印刷电路板)工厂是在大陆,可能还有点存货,目前还好,但像iPhone组装主要在大陆,影响就比较大。
本月3日率先召开线上法说会的鸿海董事长刘扬伟透露,鸿海大陆厂区人员复工比率已经超过季节性需求的50%,预期3月底前可恢复季节性正常产能。
他不讳言,今年第一季状况确实不佳,但第二季应会有订单递延的作用,“传统的状况是五穷六绝(资讯硬体的产制、代工订单营收等在5月、6月最低迷),但今年看起来是二绝三穷”。
台“电子五哥”2月业绩明显下滑
台湾电子五哥——广达、纬创、英业达、和硕和仁宝因疫情延后复工和物流等问题,除了和硕相对稳健,其余四家刚公布的2月业绩都明显下滑。
苹果代工厂和硕2月营收818.04亿新台币,环比减少14.48%,同比增0.2%;广达因笔电生产地重庆较晚复工,2月营收491.94亿新台币,创2009年5月以来新低,月减21.86%,年减21.74%,虽预期3月营收优于2月,但仍强调须观察欧美终端需求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仁宝和纬创2月营收年减都在两成以上,英业达更年减三成。
全球最大封测厂日月光半导体在上海、昆山、苏州等地都有布局。日月光接受本报电访时说,春节没停工,工人一直住在宿舍里,所以没有复工的问题,且公司很早就订定防疫措施,迅速成立因应委员会,也对工人进行量体温等防疫措施,准备必需品,所以情况还好。
全球第二大精密滚珠螺杆及线性传动元件厂的上银科技位于苏州的子公司,2月10日就通过复工申请,还因政府增产口罩的政策接获急单。
上银发言人廖克皇告诉本报,上银大陆厂复工率已达八成,“上银90%(产值)来自台湾,在大陆部分主要是后段制程,所以影响不大,除非是疫情时间拖太久,导致民生需求下降,厂商不扩充产能,不下订单才会有问题”。
工研院分析:韩受创最深 其次为台日美
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针对冠病对台湾产业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大陆生产资讯电子相关产品所需的关键零组件高度仰赖从台湾和韩国进口,平均每生产100美元资讯电子产品,需分别从台、韩进口4.67美元和5.77美元。
因此,当大陆资讯电子业需求降低,除减少进口各国关键零组件外,也会连带减少包括加工设备、上游材料、下游组装等供应链需求,对各国造成明显冲击。供应链中以韩国受创最深,其次为台湾、日本、美国等,每减少100亿美元需求,这些地区的产值将分别减少16.3亿、12.7亿、7.4亿、6.5亿美元。
此外,大陆制造业与台湾连结较深的产业还有电力设备、塑橡胶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以及机械设备业,这些制造业受到疫情影响无法顺利复工或开出完全产能,连带冲击台湾及其他国家对大陆制造业的中间财与原物料出口。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向《联合早报》表示,台湾集成电路(IC)产业布局以台湾为主,占比高达91%,在大陆仅有5%,其他海外地区为4%。其中IC制造在台湾产能布局高达90%,大陆仅占5%;IC封测在台湾产能布局高达87%,大陆占10%;半导体产业的定位是“台湾制造、行销全球”,依赖大陆程度低,且台湾对疫情防堵相对完善,对半导体产业并无太大影响。
台湾产业风险依台商生产地理位置以及目标市场地点有所不同,生产据点越集中在大陆且目标市场越以大陆为主的产业,受到缺料、缺工、订单减少的影响越大。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研究员刘佩真向本报指出,作为全球面板主要生产地的大陆和韩国疫情较严重,近来台湾的面板业明显有转单效应,同时因远距办公,云端伺服器也受惠,额温枪微控制器(MCU)和影像感测器因疫情需求增温,需求端的PC和通讯、消费性半导体就比较差了。
她说,去年全球半导体总产值衰退12.1%,但台湾半导体相当强劲,逆势增长1.7%,产值达2.66万亿新台币,今年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原本预估成长7.7%,因疫情下修至5%,台湾今年预估有5%以上,只是下调为4.1%,仍会有小幅成长,不至于衰退。
“韩国的记忆体市场占比高达七成,如果韩国疫情严重的话,美国和台湾可转单,供应链还不会有问题;晶圆设备厂的自动化很高,除非(疫情)严重到交通全停摆,才会有断链的问题”。
终端没有需求最可怕
“除了断链的面向外,最可怕的是终端需求没有了。”梁国源特别点出,如果全球疫情到4月仍无法平息,那情况就严重了,减薪、裁员接踵而至,那就没有需求了。
他表示,目前金融市场震荡起伏很大,呈下滑趋势,就是还不完全清楚疫情发展状况,光看2月财报还不准,至少等4月初看到3月的财报,才能初窥端倪。
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也认为,大陆的复工进度超乎预期与想象,他反而比较担心日韩供应链有状况,尤其是美国这个全球经济火车头整个消费信心溃散,全球经济都无法幸免于难。
考量重组生产基地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在2月中旬表示,沙斯(SARS)对当年经济成长率的影响约为0.57个百分点,这次冠病影响程度不会那么严重,今年经济成长率将减少0.35至0.5个百分点。
但工业总会认为,冠病疫情仍在扩散当中,为经济带来的全面性冲击,影响将胜过中美贸易战。
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则持审慎态度,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冠病全球风险上调至“非常高”,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影响虽不必悲观,但也不容许过于乐观。
174台商回流投资
去年中美贸易战已促使不少台商回台投资,或更积极转向东南亚布局,这波疫情更让厂商对分散生产基地有更深体悟。
经济部星期五(13日)公布,目前"投资台湾三大方案"已带动395家企业投资约9000亿元,创造7万4997个就业机会,后续尚有超过68家企业排队待审。
劳力与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多移往新南向国家,在组装厂方面,和硕2月宣布投资设立越南子公司,广达宣布加码投资泰国,英业达则将部分智慧装置转至马来西亚生产;网通厂方面,启碁与正文于越南持续扩产,智易越南厂供货比重拉至五成,中磊菲律宾厂比重提升至30%以上。
梁国源说:“企业深刻感受到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生产基地必须重组;但台商要回流,政府也得做好配套措施,解决五缺(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的问题。”
刘镜清认为,长期而言,厂商除了生产基地要分散外,叫货时间要短,且须因应客制化少量多样的弹性,近场管理(在短距离下快速供货)势在必行;同时也要培养当地人才,像美国企业IBM、惠普和微软在台子公司都是用台湾人来管理。台商还得对成本结构进行调整,学会跨文化、跨语言的制度化管理,利用云端系统进行管理、改善流程,导入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数位化管理,方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