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一段学生上网课时与老师发生争吵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对话中,学生认为老师贬低自己,辱骂老师数分钟。3月13日,记者从新东方济南学校了解到,事发后,学生宋某已向老师道歉。目前已经停止涉事学生的网课。 (3月13日《新京报》)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发生矛盾并非罕见,沟通上存在障碍更是寻常,即便是出现学生辱骂老师,也不奇怪,然而,在平时的课堂中,师生的矛盾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只限于教室,但在“网课”上出现学生辱骂老师,则极易形成“网络围观”,因为“围观”的人中既包括学生,也包括家长,以及喜欢热闹的“网友”。因此,对于“上网课辱骂老师”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同时,也在提醒:要正视“网课”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构建命题。
为了应付疫情,全国各地的学校基本上开设了“网课”,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种种的“问题”,既有学生的视力影响问题,也有学生上课打赏的问题;既有学生疲于打卡的问题,也有老师批改作业到疯的问题。“网课”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不陌生,但大规模上“网课”还是首次。平时的课堂变成了“空中课堂”,平时师生的面对面接触,变成了“屏对屏”,虽然班级的学生还是和以前一样,老师也是一样,但师生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学生会认为,老师“看”不到自己在家中的表现,如果有违纪的行为,老师也“管”不到,老师即便有惩罚,“手”也伸不到自己家中。对于教育效果的“监控”,也是让老师颇为头疼。老师对学生原有的管理手段,似乎也用不上了。以前是近距离接触,现在则是“空对空”,另外,师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发生改变,具体到报道中的这件事,学生认为老师在贬低自己,而老师解释称,自己并没有侮辱学生,只是批评学生上课迟到等学习态度的问题。由于网络原因造成的沟通不便,导致了长时间的争执,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也是“网课”带来的烦恼。
上“网课”辱骂老师是不对的,是应该受到惩罚的,但不难发现,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何尝不是“网课”的错?可能换作平常的课堂,学生被叫到办公室,可能很快就会冷静下来,但学生在家中,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则容易造成现在的僵局。
上“网课”辱骂老师是一个警示,带给教育新的启示。其一,“网课”背景下,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其二,“网课”背景下,师生如何有效沟通;其三,“网课”背景下,老师如何科学管理学生;其四,“网课”背景下“守纪律”标准如何界定。“网课”与平常课堂的不同,不只是形式的改变,不只是师生各自在家通过网络上课,带来的将是新的师生关系。或许“网课”存在的时间不会很长,随着疫情的结束,也会随之结束,但“网课”的经历不会从学生的头脑中抹中。如何正视“网课”背景下的教育生态,这是一个全新的课堂,也是需要面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