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多达一个星期后,马来西亚新任首相慕尤丁终于在3月9日公布了最新的内阁名单,并以70名正副部长的阵容,成为马国政治史上第二个人数最多的行政团队,仅次于前首相阿都拉在2004年所设立的90人内阁。
这个被慕尤丁定位为“功能性”的内阁团队,在马国虽不至于受到吹捧,但因为一些技术、半技术官僚的入阁,其依然在民间获得相当正面的回应,令舆论普遍有所期待。这源自于几项改变。
首先,反传统的内阁编制。慕尤丁在这次的内阁中做出了三项反传统的安排,除了副首相职悬空,也将副首相的职权分散到四名高级部长身上,让他们各自按教育、对外贸易、国家安全和基建发展等四大领域发挥所长,并且互相制衡;还首次招了资深银行家东姑赛夫鲁入阁担任财政部长。尽管此人被指为前首相纳吉胞弟纳西尔在金融机构的代理人,但由于财长一职传统上都由党要把持,所以这次改由技术官僚出任,也是一项突破。
其二,新内阁的目标相对清晰。在高级部长的编制上,我们看到慕尤丁政府在接下来三年里想要专注的四大领域。虽然这个政权目前看起来并不稳定,但拥有清晰的行政目标,仍能起着短期维稳的作用,特别是伊斯兰党在内阁里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所以联邦伊斯兰化的进程暂时不会成为新政府的行政难题。
其三,对东马的重视。砂拉越的政党联盟获分配四正五副,再加上新设的东马事务部长,这意味着东马,特别是即将举行州选的砂拉越,同时掌握了联邦和地方资源。这将让砂州政党联盟(GPS)在推动石油税自主权方面具备更丰厚的筹码。这将有助州首长阿邦佐哈里打胜州选。
在阿邦佐哈里胜利之后,作为合作伙伴的慕尤丁,他将得以透过这场州选,间接为自己的政权正名。因为这三项改变,让马国民间抨击慕尤丁政府为“后门政府”的言论有缓和的迹象。另,随着对外贸易成为马国新政府的重点发展领域、首相权力的集中,以及慕尤丁担任柔佛州务大臣时对新加坡的友好态度,这个政府在对外关系上,或许将不再延续马哈迪原有的强势外交。
当然,这从希山慕丁出任外交部长的安排也可见一斑。尽管有舆论质疑这是慕尤丁将有实力的领袖外放的手段,但态度温和、行政经验丰富的希山慕丁,确实贯彻较温和的外交政策,特别是过去两年陷入低潮的新马关系,也将因而调整。
虽然希山慕丁在2018年马新海陆纠纷时,曾要求时任国防部长刘镇东向新加坡“动手”,但这不过是争取支持的政治需要,因为希山慕丁在政权未替换前,担任内政和国防部长时,对新加坡态度相当友善;两国在运输和防务合作上也一度拥有不错的关系。
如果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这次巫统和伊党并不如外界所预期般,在新内阁里占据影响力。这两党党魁不只没有入阁,而且巫统作为执政联盟的第一大党,在新内阁里只拥有17名正副部长,作为联盟老二的土著团结党反而有26名,差距有整35%,这是为何?这种跳脱马国政治生态的现象,可能是新政府自知政权并不稳定,以巫统和伊党作出的短期妥协,让土团党掌握新政府的主导权,并借此向不愿与巫统合作的马哈迪伸出橄榄枝。
马哈迪拒绝与巫统合作,就是担忧土团党会被巫统吞噬;而慕尤丁希望借着这次的内阁组成,让马哈迪看到土团党在与巫统合作的框架下,仍可掌握话语权。慕尤丁、阿末扎希或哈迪阿旺心里都清楚,他们需要马哈迪来维持这个政府的长期稳定。
另外,慕尤丁目前所采用的高级部长编制,其实就是马哈迪在担任过渡首相时所提出的“大团结政府”的内阁编制,这显然也是慕尤丁向马哈迪所释放的一种善意。
因此,对外界而言,这个新政府,除了面对5月不信任动议的威胁,以及经济低迷、严重疫情的挑战,还有随时换相的变数。这几项变数,也将也将决定新马未来三年的关系会变得更紧密,还是打回希盟执政时的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