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疾病来袭,除了口罩人人爱以外,还有一件奇异商品也突然成为大家心仪的抢手货,那就是——厕纸!
话说当地时间上星期六(3月7日),澳大利亚悉尼三个妇女为抢购厕纸扭打成一团,惊动警察到场调停。两名年龄分别是23岁和60岁的妇女隔天被警方起诉,一名49岁的妇女则受到攻击。
悉尼这场“厕纸大战”在社交媒体上热传,全球网民都可以看到有三女互扯头发、推撞货架的激烈斗争,其中一方怒吼:“我只要一包!”,另一名手推车里堆满厕纸的女子回呛:“一包也不可以!”
曾几何时,在冠病疫情进入新加坡不久后,新加坡也曾出现消费者抢购厕纸的一幕,结果被本国部长骂“下衰”(福建话,意指丢脸),没想到随着冠病向全球蔓延,“下衰”的还不止那天晚上去抢快熟面、卫生纸的新加坡安娣安哥。大家惊然发现,日本、韩国、欧洲、美国、澳洲、还有远在加拿大的朋友,也跟大家一样,不约而同去抢厕纸,冲啊!
网上流传视频显示,加拿大兰里市的超市Costco一开张,顾客就去抢购,厕纸在半小时内售罄。
说起来,这轮抢厕纸旋风似乎是从港台开始。
香港在1月23日出现第一宗确诊病例后,港人立即出现恐慌,数千人排长龙买口罩,到超市抢购日用品,到后来更发展出三名匪徒持刀抢厕纸的奇幻画面。
2月17日,三名戴帽子和口罩的男子在旺角一家超市外埋伏,待厕纸运抵后扑出,其中一人持刀恐吓送货工人,闪速将60条卷装厕纸放入手推车,连纸带车逃之夭夭。以一条12卷来计算,他们共抢走约600卷。不过,他们的成功只维持了三小时,香港警方闪电破案,当天下午就在附近一家宾馆破获所有的厕纸,但三名匪徒已经不见踪影。
厕纸又不能当饭吃,也不像口罩般可以提供防护,更没有转卖价值。这起“疑案”中的匪徒究竟为何会疯狂地持刀抢厕纸干案?整件事是否有人故意制造恐慌,尚不得而知。不过,抢厕纸的行为,也好像病毒一样,传播到不同地区。
台湾2月初也出现消费者囤积厕纸的现象,当地政治人物苏贞昌2月7日幽默地宣导,“无论你怎么样会臀,我们一个人都只有一粒卡臣(闽南话,指屁眼)”,劝喻民众不要去抱一堆卫生纸放在家里发霉。
新加坡2月初发生了“下衰”一幕,而日本与韩国在疫情恶化后,也不免俗地出现抢购厕纸的画面。
日本累计确诊人数在2月29日上升至946例,累计死亡人数为11人,其中包括邮轮“钻石公主”号乘客六人,当地民众随后加入“囤厕纸”大军。由于许多商店厕所厕纸“神秘失踪”,还有店家无奈想出妙招,用锁头把厕纸系在挂架上,令人哭笑不得。
有网友吐槽:“用脚车锁头系住50日币的厕纸?我们是人还是畜生?东京奥运快到了,到时来日本的世界各国人会怎么看我们?”
再后来,抢厕纸风也随着冠病病毒到了欧美。如今,美国和加拿大的超市已经对厕纸实行限购;在发生大妈为抢厕纸打架事件后,一些澳洲的杂货店还聘请保安在店内巡逻。
澳洲一家纸媒“NT News”更是出奇招,该报3月5日出版的报纸,特别印刷了八页可独立抽出的特别页面,该报解释是“供您应急使用”。这八页报纸不印新闻,而是印上像厕纸一样的格子,让你用起来更有“感觉”。 (年轻的读者大概不知道,很多年前当物资匮乏时,看过的报纸确实曾被当草纸用)
这阵“抢厕纸旋风”跨越国界,可说是戳破了人们对好些发达国家人文素养的美好幻想。
心理学家:厕纸像“救心稻草”
厕纸又不能医治或预防冠病,人们为什么要抢?各国近期出现“厕纸危机”,是否反映出疫情笼罩下人们失去了理智?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彭泗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形容,厕纸有如“性价比最高的救心稻草”。
他解释说,人遇到疫情等紧急情况,个人能够做的很有限,往往会感到无力和无助。“当找不到得力的应对措施时,往往病急乱投医,要找一根救命稻草。稻草救不了命,却可能有心理价值,可以提升人们的控制感。”
而厕纸是最便宜的日用品之一,保质期很长,看起来一大堆很有分量,作为增加控制感的“救心稻草”,性价比比较高。
之后越来越多人跟风抢购,则可理解为“羊群效应”。彭泗清说:“如果很多人抢购,本来不缺的东西就会短缺,那还真的会影响日常生活,大家就会去跟风。”
在人感到担忧、焦虑和脆弱之际,谣言与假新闻也往往乘虚而入,加剧社会恐慌。
“疫情严峻,中国大陆的厕纸供应将受影响...”这类谣言或假新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很容易动摇人们已经脆弱的自信心。
例如,日本电视台曾报道,日本之所以口罩供应不足,是因为生产原料需从中国进口,而这些原材料在疫情期间供不应求。后来,这则消息却演变为:日本的厕纸和口罩用的是同一原材料,中国疫情严峻,厕纸供应可能受影响。”实际上,中国的厕纸并没有断供或显著减供。
也不能否认,人们囤积生活物资,也有一定的理由。因为大家已经知道,如果接触了确诊病例或者出现疑似症状需要居家隔离,因此大家预先添购一定的物资做准备,也是合情合理。
只有中国大陆民众不抢厕纸?
有意思的是,疫情最先暴发和病例最多的中国大陆,并没有掀起厕纸抢购潮。对于其他国家的“厕纸危机”,许多大陆网民都啧啧称奇。
纳闷不解的大陆网民抛出一连串问题:“日本明明有智能马桶,为何要抢厕纸?不戴口罩抢厕纸,你读得懂这波操作吗?”“难道是因为冠病会拉肚子?”
心理学家彭泗清说,上世纪80年代大陆也出现过全民抢购潮,包括抢厕纸,原因是当时物价上涨幅度超过了民众的心理承受力。这次疫情期间大陆没出现抢厕纸的情况,他认为主要是因为物资供应充足,人们总体上对政府保障日用品供给有信心。
有网民也指出,大陆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广泛流传厕纸供应短缺等容易激发恐慌性的谣言。
疫情面前,恐惧和焦虑是人性,情绪需要安抚。囤积厕纸是不理性行为,但却跨越文化、国际,成为了奇幻的“国际行动”。
可见,不论什么种族、语言、文化,属于什么国籍,来自什么地域,没人天生更高级、也没有人必然更低劣。同住地球村我们,在面对危及生命的未知与不确定时,谁都是一样脆弱、恐惧、不理性。这是人生而为人的局限,也是我们与机器的区别。
大疫当前,人类要正视自身的弱点,不要嘲笑他人也勿妄自菲薄,相互体谅携手共渡难关,这也许是厕纸要告诉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