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近三星期的政治危机,起源于原任首相马哈迪与其原定继承人安华之间,就相位传承与否持续争执不下。岂料后来演变成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即马哈迪亲自领导的土著团结党的主席慕尤丁,选择站在最后一刻又再和好的马哈迪和安华的对立面。
慕尤丁与原属反对党的巫统与伊斯兰党,以及从安华领导的人民公正党被开除的阿兹敏派系,还有来自砂拉越的一群政党等,临时共组一个新的“国家联盟”,并成功说服马国国家元首,说他们已获得国会下议院里过半议员的支持,慕尤丁受邀出任马国新任首相,马国政争出现戏剧化的发展。
在慕尤丁受邀出任首相的当晚,马哈迪一方提出一份支持马哈迪再次任相的议员名单,看似已超过半数,试图要在最后一分钟阻止慕尤丁任相。不过据马哈迪所说,马国元首也已打定主意邀请慕尤丁组织新政府,不肯让马哈迪再次觐见,故次日早上,慕尤丁顺利宣誓就任马国第八任首相。
消息传来,马国国内和国际社会一片哗然,都认为此新政府虽然在法律上看似没有违宪,但在政治道义上却问题重重,因为它实际上是推翻了选民在上一届大选里的结束之前长久执政的国阵政府、而把希望联盟政府推上台的政治决定,让由巫统主导的国阵能够回巢执政,还拉拢了推崇宗教化至上的伊斯兰党加入,故此新政府被称为是“后门政府”。
马哈迪一方原本打算在一周后召开的国会,提出一项针对慕尤丁新任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因为根据马国宪法,不信任动议获得通过,或时任政府主动提出的信任动议不获通过,则时任首相必须辞职,其政府当然也就相应地结束。然而,已掌握政府主导权的慕尤丁一方也不甘示弱,下令国会把该会期展延两个多月至5月中旬才召开,也许是需要更充裕的时间,把支持马哈迪一方的议员争取过来。
其实,马国宪法虽有就国会里信任动议的明文规定,但就如许多州属的宪法般,并没硬性规定议员的政治支持属向,只能由信任动议通过与否来显示。
原则上,只要元首有理由,如通过议员签署法定宣誓书、或公开表态、或如元首之前逐一单独会见议员,但未能获得过半结果等的做法,相信时任的首相已失去下议院里过半议员的支持,则应可责令时任首相辞职,之后或邀请另一位在元首眼中看来已获得过半议员支持的议员任相,或索性解散国会重新举行大选。
这种未经议会信任动议即被责令重组政府的做法,在马国的联邦层次的确尚未有过先例,不过就在过去这一周以来,在柔佛、马六甲、霹雳等已陆续发生,即因为在朝野各政党相互同盟与否的更动下,这些州属的统治者或州长已责令原任州务大臣或首席部长辞职,并委任来自慕尤丁一方、被看来已获得过半州议员支持的议员组织新的州政府。当然,这一些州层次的政府重组先例,会否在马国的联邦层次得以施行,端看马国元首的裁决。
慕尤丁上台后的第一项公开举措,是发表面向全国国民的演说。其中慕尤丁大方坦承知晓各方把其政权誉为“后门政府”,但誓言将打造一个服务全民的政府,内阁里选用廉洁与有才干的人物。
慕尤丁在演说中对被他取代的马哈迪仍然毕恭毕敬的口吻,强调马哈迪有公开说过如慕尤丁获得支持,则也是马哈迪可以接受的首相人选,还感谢马哈迪多年来的牺牲与贡献。
慕尤丁如此做法,主要是因为他无论是在整个朝野政治格局里、或在已分裂成两派的土团党里的地位皆还未稳固,所以无论在广大马国民众心目中或在土团党内,不能被看成对仍然受高度敬仰的马哈迪有所不敬,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希望把马哈迪争取过来支持他的领导。
慕尤丁在本周一宣布的新任内阁名单里,那些主要来自巫统最高领导层、已被刑事检控或众所周知牵涉重大丑闻者,果然榜上无名。而时常发表颇为极端或趋于荒谬言论,如近日不顾宪法明文规定,即在国会里提出不信任动议是对元首不敬的伊斯兰党党魁哈迪也未入阁。
慕尤丁也打破马国政坛传统,没有委任副首相,而是委任阿兹敏等四名来自国盟各大派系的领袖为高级部长,据闻他们是有协调政务作用,但又没阐明哪几个部门得向他们汇报。
慕尤丁的这种新颖组阁手法,主要还是要巩固自己的相位,防止有一位“理所当然”的相位继承者向他挑战,以免重演如自己之前任副首相时,因挑战时任首相纳吉不果而被开除,或安华多年来数度挑战马哈迪的乱局出现。尤其是阿兹敏,以后还得先与其他几位高级部长同僚周旋,才谈得上挑战慕尤丁的领导。
而慕尤丁委任来自商业银行高层的赛夫鲁为财政部长,主要也是亮出他延揽有才干者入阁的招牌。赛夫鲁非政客出身,但却被委派掌钱,要如何应对来自国盟里各派系,作为支持慕尤丁回报的各种所求,殊不容易,也会耗费他的许多精力。此内阁的首要两项任务,想必是为日益严重的冠状病毒疫情做出有效对策,以及尽快重整马国处于低迷的整体经济环境。
马国的政治乱局演变至今仍然形势未明。如马哈迪与安华之间,即便是在这对他们来说应是紧急关头之际,仍然相互呛声不停。看来马国政权长久鹿死谁手,仍看精英政客们的下一步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