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马来西亚政坛出现惊天动地的变化。上周四我受老东家精英大学的邀请,出席执政希望联盟实权领袖安华的演讲会,因为次日即是万众瞩目的希盟主席理事会会议,而会上据闻会确定首相马哈迪把相位移交给安华的日期,所以出席这场演讲会者众多,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连嘉宾也必须与记者抢位坐。
会上安华以他一贯风靡群众的演说魅力,畅谈接位后要建设马国的愿景,掌声不断。出席者看来对次日的会议结果颇为乐观,认为安华笃定最迟今年底接棒。
我之前就公开对该上周五举行的希盟主席理事会会议不置可否,认为不会有太多新鲜的结果,也就是说,会后马哈迪应会老调重弹,说今年11月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APEC)后交棒予安华,但总会留条小尾巴,例如在后面留条小尾巴,加上一句“但还是要看国会的民主决定”等,总之就是不肯给出一个交棒日期。
而上周五晚上的那场会议的确开得很长,近午夜时方才结束。希盟各成员党领袖拉长着脸举行记者会,而结果也果真大致上如我之前所预测般,马哈迪笼统地说在APEC后会交棒,但具体日期由他自己来定夺,还说这是希盟各党一致的立场。
侧看这些领袖目无表情地在一旁听讲,可以察觉之前开会时有颇为激烈的辩论,但最终各党还是得顺着马哈迪的意思,而且连交棒日期的决定权,也是当晚会议原先的主要议程,也一举被他拿过去。希盟各成员党领袖尤其是安华,内心五味杂陈可想而知。
会议次日倒是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马国各界大多认为马哈迪与安华之间的相位传承之争,即马哈迪不肯交棒,但安华急于接棒,还会如过去一年多来那样,继续慢烧到年底。
上周日下午,我到吉隆坡的美国教育展去当义工,因为自己以前有幸在当地求学,觉得应该回馈,正忙着接应家长、同学时,手机开始不停传来信息,谓有“大事”正发生中,媒体朋友们要我做好准备随时根据时势做出评论。
而这些所谓“大事”,其实先由一系列的“小事”开头,主要是当天早上与下午,朝野的一些以马来族为主的政党,如马哈迪的土著团结党、在野的巫统与伊斯兰党,皆纷纷召开紧急会议,一时动作频频,其中一些领袖还到国家皇宫觐见最高元首,新闻嗅觉敏锐的记者朋友与政治视野犀利的评论员,立刻觉得有事发生。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谣言开始满天飞,主要是传闻一个全新的政治联盟正在成型中,而且可能掌握超过一半的国会议员而组成新政府。
到了晚间,这件“大事”也就半公开化了,即希盟最大成员党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与主席安华不和的阿兹敏,在一间大酒店里摆下群英宴,广邀土团党、在野的巫统与其他国阵成员党、伊斯兰党的领袖与议员,这些在过去几年来互为政敌的朝野领袖济济一堂,大方同桌吃饭,大有革命即将成功之势。
一个说法是当晚如果组成一个横跨朝野的联盟,则此新联盟将拥护马哈迪继续当首相,至少直到三年多后任期结束,而无须交棒给安华。
不过这场据说是以造势拥戴马哈迪为由的晚宴,却不见马哈迪的身影,但他的儿子、吉打州务大臣慕克力,以及土团党主席慕尤丁皆有出席。当晚我在为一些媒体做出点评后,也与马哈迪一样,先去睡个好觉,因为没有重大的宣布。
次日(24日),我受马国国家新闻社之邀,从近午时到下午稍后时,上了好几个英语与马来语的时事评论节目,就周末所发生的系列事件做出解读。导播直接告诉我,在节目上的言论可以尽情发挥,也就是说如有必要连当权者也可批判。
我为马新社做了多年节目,心里十分感触,2018年的政权更替,确实为马国带来更自由的言论空间,当下连官方媒体都无须过于避忌言论的尺度。无论如何,我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做评论,对于朝野各界的这种虽无违马国宪法,但却欠缺政治伦理的企图用“走后门”方式来更换政府的做法针砭一番。
到了周一下午,重磅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令人几乎应接不暇:马哈迪业已提交辞去相位的信件给元首,同时也辞去土团党主席,而该党则由慕尤丁宣布退出希盟,令希盟顿时失去国会里的过半议席地位;另一方面,公正党也开除阿兹敏的党籍,而后者即率领其他十位国会议员退党。安华的说法是马哈迪受到阿兹敏与慕尤丁的误导,关于两人的所作所为,他是被蒙在鼓里的。
坦白说,这是一个极为让人难以信服的说法,因为在过去一年多里,马哈迪明显为阿兹敏藐视安华的行动提供强大的后盾与平台,所以至多只能说是玩火玩大了火势不受控制,而不能说是森林里的无辜小白兔。无论如何,到了本周一傍晚,元首在接受马哈迪的辞呈之际也委任他为过渡首相,而原有内阁则悉数解散。所以马国目前几乎所有的政治权力,还是掌握在马哈迪手中的。
马国元首昨天逐一会见所有国会议员,以确定他们支持谁为下一任马国首相,截稿时还未有结果。最新进展是巫统与伊斯兰党要求提早大选,因为两党的胜算颇高,但希盟一方还是希望马哈迪继续当首相。无论如何,安华拜相的期望,可说是再次受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