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为何过度防疫?-中国讯息网

越南为何过度防疫?

作者:李根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2-27 09:18:09

自2019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均采取不同程度措施予以应对。其中针对疫情防控,越南政府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措施。

越南不仅早早于1月21日就建立疫情快速反应队伍,更于2月1日起暂停所有中越之间的往来航班,对中越边境各口岸采取了严格限制措施,并于2月5日暂停除外交、公务目的以外的所有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及目前在华的第三国公民入境越南。

然而,据越南《青年报》2月3日报道,受冠病疫情影响,越南隆安、前江等地有数千吨火龙果滞销。越南总理阮春福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在对抗疫情的同时确保越南经济发展。很显然,越南政府借防疫为由,在严厉限制中越贸易及人员往来的同时,又明确提出要确保经济增长。

越南政府为何做出如此看似矛盾的决定?原因如下:

越南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凸显,且公共卫生系统相对落后,基于防疫必须采取严格措施。中国是越南生产口罩及防护服所需原材料的最大来源国,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南全国46家口罩生产单位的原材料全部自中国进口;而目前越南正面临全国性的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短缺。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公民及组织在越南大量采购防疫物资,更加重了这一状况。

据统计,目前越南全国有36家公立医院,29家医学研究机构。为对抗疫情,越南政府甚至在永福省及胡志明市紧急建立了两座能提供300个床位的野战医院,但显然越南现有医疗资源难以防控疫情大规模暴发。

越南欲尽快摆脱中国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转危为机。据越南《先锋报》报道,2月5日阮春福在政府会议上提出“防控疫情是紧急的,但不要因此迷茫。国内外投资者对赴越投资仍十分热情,胡志明市将建设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海洋省也将有多种解决方案来发展辅助性工业集群”。

越南国会代表陈黄银也表示:“此次疫情甚至会对越南的经济结构进行重组,越南企业有可能会更加注重原材料,尤其是纺织业、电子产品行业原材料的生产。越南会更加注重市场多样化,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越南政府在这段时间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面向长期发展做准备,抓住目前的机遇来发展经济。”

从以上政策来看,越南在严格限制中越人员贸易往来的同时,正不断努力寻求对国际市场的开发,注重市场多样化,同时努力完善越南工业系统短板,摆脱中国疫情和经济对越南的影响。

但这些行为所导致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据越南经济与投资计划部2月5日预测,一季度越南对中国出口货物将下降25%,其中农产品减少30%,水产品减少33%。越南旅游总局2月6日预计,一季度中国游客量将减少90%至100%,约170万至190万人次,损失约18亿至20亿美元。在缺少原材料的情况下,越南工厂也难以开工,预计越南今年经济增长将远低于原增长目标6.8%。

越南对中国经济的高度依赖,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变。目前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第二大出口国以及最大旅游客源国。据统计,2019年越南从中国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其中包括纺织原料(77.4亿美元)、电器电子零件(121.1亿美元)、工业机器(149亿美元)、手机及手机零件(75.8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越南相关原料的最大进口市场,远高于位列第二、第三位的韩国和美国。中国也是越南蔬果最大出口市场,2018年上半年,越南蔬果出口额达20亿美元,其中74.6%为对华出口。

在进出口贸易及旅游业对越南经济起到重要作用的背景下,中越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受阻,将持续对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越南的过度防疫政策等同于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游客推向他国,越南制造业也将面临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而难以完全恢复生产。

因此,经中越双方商定,自2月20日早上8时开始,正式恢复浦寨边贸点进出口活动。中越贸易正式开始逐步恢复通关,越南大量滞销的农产品得以通过边境销往中国,越南工厂生产急需的原材料亦逐步由中国销往越南。但进出口贸易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截至2月20日,越南仍对中国公民采取极为严厉的防控措施,自中国前往越南的人员必须在边境口岸接受14天的集体医疗隔离,中越往来航班亦处于停飞状态。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在2月20日记者会回答关于中越人员通行问题时说:“必须严格控制人们从受灾地区到其他国家的流动。恢复飞行不是主观决定,必须科学且谨慎。”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驻越南代表朴启东2月4日回答越南记者提问时所提到的,“关闭边境将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但并不能因此有效阻止疫病的传播”。

今年是中越建交70周年,中国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站在这一重要节点上,中越两国应积极合作,努力挖掘并扩大双方共同利益,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越南政府应意识到,过度防疫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在疫情防控中帮助中国就是在拯救自己。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越南为何过度防疫?”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