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美国总统初选进程的推进,所有人都在怀疑总统特朗普能否在11月实现连任。根据民意调查结果,在民主党初选投票者眼中,虽然存在多个优先考虑因素,但本党候选人击败特朗普的能力必须排在前面。而在特朗普于参议院成功摆脱弹劾指控,并在国情咨文讲话中大事宣扬美国的优势(首要就是经济)后,总统本人的民众支持率达到了49%,是自他上任以来的最高水平。
但特朗普也不能就此高枕无忧。弹劾无效所激发的支持可能转瞬即逝,在当前一片红火的经济状况下,他的支持率本应比现在高得多。
以老布什总统为例,在取得国会批准发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成功将萨达姆的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并把部分战争费用甩给盟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德国和日本)之后,老布什的支持率一度飙升至91%。
在随后一次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议上,我告诫总统的政治团队,说尽管近期取得一系列政绩,但他依然必须采取一个更好的战略,来应对1990年下半年开始的轻度衰退。我提醒他们,就算带领英国赢得了二战,也未能避免首相丘吉尔在胜利不到三个月后的选举中败北。
但老布什预计当时在参众两院占据极大优势的民主党人,会否决他提出的任何立法提案,所以决定将一个更为大刀阔斧的经济议程推迟到大选之后。他希望共和党能卷土重来,并因此增加各项提案在国会的通过概率。没想到由于复苏缓慢,以及佩罗(Ross Perot)作为第三方候选人的异军突起,老布什最终败于克林顿之手。
就特朗普而言,他成功避开了执政期间出现庞大预算赤字的大部分指责,但这只是因为民主党的各项提议都只会把赤字吹得更大。同时,他还可以吹嘘自己治下创纪录的低失业率(包括少数族裔)及稳步的工资增长,而且那些较低收入水平的民众受益最大。
特朗普还可以列举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等贸易协议,该协议将抵消其关税所造成的部分损害。他还确保了重建军队所需的资金,并任命了两名保守派最高法院法官,以及更多的联邦地方法院和上诉法院法官。他还签署了获得两党支持的刑事司法改革法案和一项重大税收改革方案,并撤销了奥巴马时期的一些过度监管规定。
因此,那些主要基于经济状况的政治预测模型,都表明特朗普应当会在11月份轻松获胜,博彩市场也同样给他开出了60%的胜率,相比弹劾案之前有所上涨。当然,特朗普的问题在于他本人每天在推特上的疯言疯语,总会让上述好消息黯然失色,也让一些本该被他争取过来的选民拂袖而去。
与此同时,目前领先的两位民主党竞争者是佛蒙特州参议员桑德斯和前纽约市长彭博。虽然全国民意调查显示目前参加初选的每一位民主党人都能击败特朗普,但这些预测可能存在误导性,因为它们无法涵盖特朗普在那些必须赢得选举人团票的州,面对实际选民时的超常发挥力量。
因此,特朗普面临的最大威胁将是一场扭转近期就业和工资增长,并引发股市抛售的经济下滑。但预测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另一个问题是那八至10个摇摆州的选民情绪。特朗普仍然是一个评价两极分化的人物,而连任选举相当于一场对现任总统的全民公决。
一些在2016年将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的州,在2018年中期国会选举中转投了民主党。特朗普当年在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威斯康星和亚利桑那州取得险胜,在明尼苏达和新罕布什尔州也只输了一点点。佛罗里达和俄亥俄州这两个以往最被看重的摇摆州,目前比较偏向特朗普,可见他先前曾以3%至5%获胜或输掉的其他一些州,很可能也会发挥作用。
但与此同时,彭博已经在竞选广告上花费了数亿美元,该金额超出了所有其他候选人之和,而且表示就算没有获得民主党提名,他也愿意拿出10亿美元来协助击败特朗普。如果民主党人能团结起来,并鼓励自己的支持者多去投票,尤其是少数族裔和年轻选民,他们就有可能获胜。
在桑德斯竞选团队抱怨本党在2016年初选中偏帮希拉莉之后,如今民主党各州代表大会的普通代表票,将按所有在该州获得15%或以上选票者的实际得票比例进行分配。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意味着桑德斯可能在今年夏天于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排名靠前,但手里却只握有相对多数(而非绝对多数)的普通代表票。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党内大佬们(超级代表)将在不考虑初选结果的情况下进行第二轮投票。总体而言,持有中左派立场的民主党人要比极左派要多,如果这帮人聚在一起推出一名走更温和路线的候选人,就可能疏远那些支持桑德斯的选民,如果这些人在11月不去投票,胜利的天平就可能偏向特朗普。同时,共和党人在弹劾案后仍然团结在特朗普背后,这场弹劾事件一方面激怒了特朗普支持者,另一方面也被大多数温和派视为故意挑事。
到目前为止,彭博的实力还未经考验,桑德斯要等到民众对经济状况普遍不满时才能发挥全部潜力,而特朗普依然是自己的最佳拥护者和最大敌人。因此,结果或许取决于各摇摆州那些10%至15%未做决定的选民。这些人大多对国家的现状、经济及个人财务状况感到满意,他们会否觉得自己还能忍受特朗普未来四年继续在推特上大放厥词,又或者他们可能不会“摸着自己的钱包去投票”(意指根据自身利益投票),而是觉得自己已经受够了,愿意以承受一波左倾政策冲击的代价,去换取一位不会在推特上四处树敌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