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访美意味着什么-中国讯息网

赖清德访美意味着什么

作者:郑伟彬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2-20 08:48:55

作为台湾的候任副省长,赖清德于2月3日至9日访问了美国华盛顿和纽约。赖清德此行非常低调,对外解释称行程在1月的选举前就已经确定,并且此行是以“个人身份”访问,并没有“官方任务和角色”。

只是不知道赖清德抵达美国华盛顿之时是否想起,2008年时,马英九也曾经尝试以候任台湾省长的身份访问华盛顿,但最终未能成行。

12年转瞬即逝,美台关系似乎已经进入更好的轨道。四年来,美台之间的互动颇为频繁。这一切似乎开始于2016年12月,蔡英文当时以台湾省长的身份,向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发表了祝贺。这是双方自1979年断交以来,双方最高层领导人的对话。某种意义上,双方的对外战略思维,似乎是存在某种一致性。

尽管赖清德此行极为低调,基本上谢绝了媒体的采访,只在行程尾声对守候的媒体表示了慰问和歉意,但这并不妨碍外界对他此行的评价。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双方关系的“黄金时刻”。

的确,1979年以来,基于中美之间的“三个公报”和美国的《台湾关系法》,美国在长达数十年间,未曾再让台湾的五大政府官员和首长到访华盛顿。五大政府官员即是台湾省长、副省长、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不过,这些限制已经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台湾旅行法》的生效,而发生了变化。

美国《台湾旅行法》鼓励双方政府高层官员互动交流;同样是近几年通过的《国防授权法》,也在推动双方的军事合作交流。今年1月台湾选举时,特朗普虽然明确表示不介入、保持中立的立场,但不断释放出有利于升级双方关系的政策与立法;甚至在蔡英文高票当选之后,美国副总统彭斯及多位政府高层官员都称赞台湾的民主制度。这些都预示着美台双方关系的变化。

赖清德到访华盛顿的低调完全可以理解。在中美强烈的全球竞争关系下,台湾自有其战略价值,借助各种不违反中美之间约定的灰色空间,积极推动双方关系的实质进展,远比高调却可能引发北京强烈抗议要好得多。

这一次,不知道中美台这三方关系的钟摆是否即将发生变化。

1945年当蒋介石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时,应该不会想到在短短的三四年之后,曾经的盟友美国会坐视其在中国兵败如山倒的结果,让解放军占领整个中国大陆,自己只能固守台湾岛、海南岛等少数岛屿。若不是共产主义的力量进一步渗透朝鲜半岛,美国忧虑失去对亚洲的影响力,美国的航空母舰大概不会开进台湾海峡。

但这种关系未能持续下去。越南战争让美国深陷泥潭。美国总统尼逊和其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背着蒋介石,与北京高层秘密谈判。中美选择合作共同对抗苏联,让在台湾的蒋介石再度深受美国背叛之辱。

如今,尽管特朗普声称与习近平是好朋友,但这一关系似乎并不能阻止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遏制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扩张,基本上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极富战略地位的台湾自然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支点。中美台三方的命运,似乎又开始轮回。

如果美国的遏制政策要在未来持续,美台关系就须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台湾的两岸政策就须符合美国政策的需要。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显然既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支持,也获得美国的认可。

赖清德作为蔡英文的副手,两岸观点能否与蔡英文保持一致,将变得非常重要。赖清德曾经直言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在台湾2020年选举中,赖清德曾经在党内初选与蔡英文竞争候选人资格,虽然落败,但可能是四年后有力的角逐者。如果美国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就要确保台湾省长符合其政策要求,掌握赖清德的政治倾向与两岸关系的看法,尤其重要。

更何况,从台湾内部的政治发展来看,国民党在台湾内部的影响力已经跌落到它自1945年登陆以来的低点。台湾政治正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而中美台三方,这一命运的三角是否也会迎来不同的角色转换呢?或许历史不会重演,但有时总是惊人地相似。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赖清德访美意味着什么”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