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2019年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提出,为解决北京困难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鼓励老人子女及近亲属回家专职照料,北京将给予子女及近亲属一定的照护补贴。
众所周知,赡养老人既是子女的本分,更是子女的职责和义务。因而,当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提出“给予子女及近亲属一定的照护补贴”,立即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和“质疑”:照顾自己的父母,政府还要给钱补贴?但吐槽归吐槽,质疑归质疑,笔者以为,北京市推行“子女有偿照顾老人”的养老新模式值还是值得尝试。
眼下,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口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可以说,养老已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眼下,无论是城市里的,还是农村里的,养老都成为子女的一块“心头病”。城市里的老人还要稍微好些,自己有养老金,身体好的还可以参加各种老年活动,晚年的生活还算是丰富的。但对于广大农村的老人来说,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子女不得不离开年迈的老人外出打工赚钱。有的为了节省来回的路费,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于是,在家里的老人不但要照顾自己的一日三餐,有的还要种田种地。一旦遇上身体有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加之身上也没有多少钱,有的只得“能挨一天算一天”,而不去医院就医。有的甚至死在家里多日也无人知晓。近年来,老人“孤独死”的新闻并不少见。可见,养老确确实实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想方设法为广大老人制定并提供一些必要的养老机制,以让老人安享晚年。
因此,笔者以为,北京市推出“子女有偿照顾老人”的养老新模式,不失是一个好举措。一方面让子女“有偿”照顾老人,既可让老人得到更贴心、更周到的照顾,又能满足老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子女在家照顾老人,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不仅降低了养老成本,而且又解决了失能老人家庭养老与解决子女家庭经济负担双受益的效果,无形中缓解了子女的经济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要想让“有偿照顾老人”的养老新模式走得好、走得远,还需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长效机制,要让子女们能安心、真心地在家照顾老人,从而真正做到化解养老难题,使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总之,一句话,北京市推行“有偿照顾老人”之举,虽然存有诸多争议,但依然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