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欧盟成员国身份。
前一天晚上,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说:“这是破晓一刻,也是幕启之时。”他强调,英国将在脱欧之际确保整个国家团结。英国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呼吁英国在脱欧后不要“封闭内向”。在伦敦议会广场,脱欧支持者挥动旗帜,呼喊口号,同欧盟作别。
失去欧盟的身份,英国人似乎表现得特别轻松,但仍然掩盖不了寂寞的灰暗心理。
其实,英国与欧盟离心离德是有地缘因素的。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英国的文化、宗教、习俗与欧洲大陆国家有较大差距,在与欧洲各国的合作中产生了种种隔阂,这是先天性的隐患。英国在1973年成为欧盟创建后首批吸收的新成员国,当时在欧盟内的影响力与德、法比肩而立。
伴随着欧盟的几次扩容,欧盟越来越呈现“多速”之势,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一贯是若即若离,身在欧洲,心却飞向别处。英国这样的经济大国,虽是欧盟成员国,却没有加入欧元区,本身就存二心。当欧盟各国为挽救欧债危机奔走呼号时,英国的态度却极其冷漠,袖手旁观。
英国还与德国有“一箭之仇”。当年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英镑紧盯德国马克等货币。东西德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存在过热现象。德国央行不得不上调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这给英镑带来巨大的压力。英国试图说服德国调降利率,减轻英镑升值压力,但被德国拒绝。这时候,资本大鳄索罗斯又从中插了一杠,市场大肆做空英镑,英镑地位江河日下,从此失去了货币霸主地位。于是埋下英国对德国仇恨的种子,也迁怒于欧洲其他国家。
再从历史上看,几百年来,英国人不喜欢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国家,“日不落帝国”的骄傲总是挂在脸上,总觉得自己是欧洲大陆的当家人,负责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英国早就想当欧洲的头头,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提出建立欧洲合众国,目的是联合西方对抗苏联,挟持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第三极力量。当英国这一如意算盘落空后,英国就与欧洲渐行渐远。
作为铁杆盟友,号称极具吸引力的永久性伙伴,美国一直是离间英国对欧盟忠诚度的“第三者”。因此,英国总是与欧盟“同床异梦”。
英国脱欧对于英国和欧盟双方来说,都不啻于一场灾难。在欧盟年度预算总额中,英国上缴规模的贡献值紧随德法两国之后,位居第三,约占欧盟预算的12.5%。英国退出欧盟,欧盟的年度预算等于是抽掉了一根顶梁柱。英国脱欧后,欧盟经济世界一极的位置恐怕不保。
英国的政治优势、地理位置及欧洲历史沿革等诸多因素,都决定了英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可或缺。当下,欧盟正遭受久拖不决的乌克兰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汹涌的难民潮所折磨,如今再摊上英国脱欧这件大事,欧盟真的要趴下了。
反观脱欧对英国的影响,它是一个大国,一方面想得到身处欧盟所能得到的经济好处,又不想丧失本国独立性,更不想让自己的大国地位矮化。目前,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贸易额占该国贸易总量的50%以上。离开欧盟后的英国将失去在欧盟享有的各种贸易保护待遇,若其单枪匹马与外界进行贸易谈判,必定因势单力薄而无法像欧盟成员国那样享有对等地位。英国会为脱欧的冲动咽下苦酒。如果苏格兰再闹独立,大英帝国的日子将不好过。
从1月31日晚11时起,英国与欧盟进入脱欧过渡期,英国失去欧盟成员国资格,但仍须遵守欧盟规则、缴纳欧盟预算费用。按目前安排,过渡期至今年底结束。期间,双方将就未来贸易关系谈判。
虽然近期英国的经济数据表现优异,抵消了去年底疲弱数据的影响,英国政府也承诺会增加基础建设支出,但这预计不会带来持久的正面效应。
脱欧后的英国,一时的轻松换回的恐怕会是绵绵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