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再平衡?-中国讯息网

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再平衡?

作者:杨超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2-12 10:37:28

万众瞩目的中国和美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于1月15日正式签署,世界各国和资本市场也终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确定性。

曾经的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历经18个月的贸易争端后,这个旧压舱石显然已失去原先的重量,而新的贸易协议则有可能为中美增加新的平衡力量。中美之间的经济深度捆绑,有望为双边经贸关系带来新的平衡。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许多美国人念兹在兹的贸易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贸易逆差上面。贸易逆差其实是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先天的问题。美国人通过借贷消费,大量消费中国巨大产能所生产的无所不包的各类商品。就积极作用来说,中国输出的廉价商品抑制了美国的通胀,降低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成本。

中美经济循环的一个副作用是,没有了生产岗位,美国人寅吃卯粮的优渥生活方式也很难维持下去。与此同时,中国手上大量的美元顺差无处可去,也难免遭受贬值。中国通过购买适当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在减少中美贸易逆差的同时,也可增加中国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在农业方面,中国的生猪养殖需要大量的豆粕作为饲料原料,而中国本土产的大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猪肉对中国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重要性,从去年猪瘟肆虐所导致的肉价上涨成为全民话题就可见一斑。

猪肉是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权重最大的商品之一,稳定的猪肉价格和大米一样,对中国的社会稳定,说多重要都不为过。加大进口美国大豆不但可以稳定中国的猪肉生产,还可以与万里之外的美国农民的利益绑定,使美国农民成为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战略盟友。

在制造业方面,进口美国的工业制成品,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虽然增加了竞争压力,但也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和赶超的动力。同时,中国仍会把美国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引入中国。在此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也会有溢出效应,使中国制造从中受益。当然,引进技术必须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

就进口能源产品而论,中国一直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2019年汽车产量超过2500万辆,由此导致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是极大的。2018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金额1万5881.7亿元人民币。在中美贸易协议达成后,未来两年就算是增加进口美国能源产品,也不过给中国庞大的能源储备库里多添加了一部分而已。

油气来源的多元化,也使得任一供应方都不能独大,中国在价格谈判中就可以处于有利地位。与美国在能源产品方面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另一个好处是,中国可以说服美国相信,维护能源运输在相关海域的自由通行,也同样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对于美国国内要“推”开中国的力量,中国的应对是加强“拉”的力度。欢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设立进口博览会、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等等举措,都是要让美国资本家看到中国市场和消费的巨大力量,从而无法舍弃中国市场和可预见的巨大利润。

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像中国一样能提供从低到中到高端市场的国家并不多。中国对美国释放出善意,目的是使两国利益更深度捆绑,与美国国内的反对脱钩派建立起长久巩固的盟友关系。

说了那么多新协议的好处,难道就没有风险?风险当然有,那就是如果中美真的闹僵的话,能源、农产品、科技技术等方面的突然断供,对中国将会是很大的打击。当然,这对美国亦然。但是,如果所有的合作都建立在双方敌对的假设基础上,那各方最终都不得不追求自给自足,也就不存在自由贸易与互利互惠了。中美深度利益捆绑将使得双方都不得不珍视彼此的经贸关系,并且承担不起关系破裂的后果。

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更需要双方通过积极沟通去构建。中美双方的政治制度在可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较大差异,但如果双方经济进一步融合和加深利益绑定,则有利于维持一种由于经济相互依赖而实现的平衡。和平和合作的力量如能逐步压制敌对和脱钩的力量,中美经贸的再平衡也就仍是可以期待的。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再平衡?”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