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感染,让患病的人都带上口罩,远比没病的人带上口罩有效。
假设你家厨房的水管突然爆裂,水花四溅,第一时间你会做些什么?是赶紧把客厅的名贵沙发包好,免得弄湿,或躲进睡房,把门锁上,想着只要远离厨房,听不见声音就好,还是把经常使用厨房的保姆叫来,责问她平日是如何使用水龙头的?
想必大部分人都不会那么做。我们会设法堵住缺口源头,把水流减至最低,然后打电话求援。这是常识。
新冠病毒从武汉暴发,迅速向四周蔓延,两三个月间,世界多处失守。更让人忧心的是,目前疫情还没有停歇的迹象,人们的恐慌可想而知。
国际灾难考验国际关系,也考验治国者的能力。一般百姓也许来不及想那么多,在致命的病毒面前,最先想到自身和近亲的安危,这是十分正常的。
一些人更发挥“怕输”精神,口罩一扫就是数十包,引起他人怨声载道。
大量购买和囤积口罩的国人,在爱护自己的同时,能否也想想别人的安危和需要?事实上,想深一层,预防感染,让患病的人都带上口罩,远比没病的人带上口罩有效。
就如上述水管漏水的情况一样,把问题的源头堵住,比保护好沙发重要,因为要是源头的问题不解决,客厅的沙发泡在水里是迟早的事。
我们也不可能一直锁在睡房里,总要在公共场所活动,总要按电梯钮,总得扶扶栏杆,碰碰门把。在外用餐,桌椅上总免不了有他人留下的飞沫痕迹,即使肉眼不见,想想也觉得心惊。这时的你,是不是希望患病的人有口罩可戴,不把病毒随处散播?
虽然有些国家政府强调口罩充足,也提醒没病的人无须戴口罩,但这样的信息对四处买不到口罩的国人来说,徒添焦虑而已。
好吧,现在我没病,可以不戴,但要是明天病了怎办?看着今天四起、明天两起确诊病例,还有些没症状却能传染的个案,无论如何还是得先备好啊!因此,要安人心,恐怕只有让大众眼见为实,能随时买到口罩一途。
也有民众主张关起国门,拒绝所有来自疫区的访客。且不说疫区日增,“干净”的国家已经所剩不多,像我们这样一个依靠输入大部分必需品和劳动力的国家,要真封城,恐怕会在病毒肆虐前就瘫痪了。
日前,偶然读到澳大利亚TVchannel电视频道“SBS普通话”,有关自我隔离的澳洲华人得到了社区的“非常援助”的报道,觉得窝心。
根据报道,农历新年后,大批澳洲华人回澳。
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建议,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接触过,或来自中国湖北的人士,须要自我隔离14天,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但更多的返澳华人即便不是来自湖北,也自动选择了隔离,不要给澳洲带来任何公共卫生健康的威胁,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别人。
阿德莱德的十几位华人医生设立微信群组,用空余时间轮流为刚从中国返回南澳的同胞提供在线咨询。
当地华人更成立紧急互助群,为隔离在家的华人提供义务的日常采购服务。
墨尔本爱心送菜小分队的发起人Jason说,设立这个平台“只是想帮助大家”。
“我觉得有灾难来临时,与其说很多,不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个发起人说得真好。
想起2003年全国对抗沙斯时,当时在美国受训的中央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赵光灏医生,因为心系祖国,自愿缩短培训假期,回国与国人一起对抗疫情。可惜可叹,年仅37岁的他,却不幸被病毒夺走性命,留下两个稚龄女儿和妻子。
赵光灏不顾个人安危,愿意奔向祖国的爱国心,没有多少人办得到。他放下一切,甚至牺牲掉性命,是彻彻底底的英雄。
每年国庆,国人欢聚庆祝当儿,都会用各种方法表达爱国精神。
希望这些爱国情操,不只在太平盛世,也在危难时刻发挥出来。
逆境时对同胞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毫无私心地同舟共济,这样必能找到对付病毒的窍门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