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美中对立激化,不断动摇东亚地区秩序的一年,两国在2020年1月中旬签署了旨在缓和贸易争端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这个协议的内容包括,美国将中国从汇率操纵国名单中解除,中国从美国进口比2017年要多总值2000亿美元产品,中国要强化关于对美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
但是,美国并没有撤回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而且,两国对立的最大的焦点是围绕世界政治霸权的争夺,当今霸权国的美国和紧随其后的挑战者中国之间的对立结构丝毫没有改变,因此紧张和缓和反复不断,今后美中对立也将持续波及地域和世界。
作为两国逐鹿场地之一的东南亚,也将持续受到关注。但是,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美中的动向,同时也应该关注亚细安各国的反应,以及亚细安为确保自身自主性和利益会做出的努力。在今年1月召开的亚细安外长会议上,亚细安表明了对南中国海问题的担忧。
作为2020年亚细安轮值主席国的越南,其实多年来就这个问题一直向中国表示强硬的态度。虽说归功于越南,但继去年之后,作为亚细安明确表示牵制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今年,中国单方地推行南中国海各国行为准则的动作将受到限制。
此外,在此次外长会议后的主席声明中表示,美国和亚细安有意愿在3月召开特别首脑会议。去年11月亚细安相关会议,美国总统特朗普非但没有出席,仅派出连内阁成员都不是的总统助理参加,对美国的举动感到的失望让人记忆犹新。
不过,美国和亚细安在当年9月进行了首次联合军事演习,维持了基本的合作关系。今年3月的特别首脑会议,有望成为让亚细安蒙受巨大失望而受伤的美国,和亚细安关系得到恢复的机会。
话虽如此,亚细安各国不可能只靠近美国,成员国也不都支持美国与亚细安恢复关系。譬如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对今年初美国刺杀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一事,虽然没有指名特朗普,但却作了谴责。马哈迪向来是对美国表示强硬姿态的人物,对美国的批评或许在意料之中。
但是,东南亚各国的穆斯林人口众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均为世俗国家,和主要是什叶派的伊朗的立场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是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动,可能会刺激亚细安至少一部分国家和穆斯林,这一点今后也必须关注。
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几乎和此次亚细安外长会议的同一时期正式访问了缅甸。这意味着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再次访问缅甸,抓住缅甸在罗兴亚问题上受到欧美的批判,找机会谋求接近缅甸,重建缅甸政权移交后一度停滞的两国关系,此访的意义也很重要。
迄今为止,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拉拢与欧美各国对立、有丰富资源的非洲各国的经验充足。习近平和翁山淑枝在会谈后发表了包括推进“中国缅甸经济走廊”建设内容在内的联合声明。另外,翁山淑枝在会谈中就缅甸政府关于罗兴亚问题的立场寻求了中国的支持。
美中对立动摇着东南亚地缘政治。但是亚细安各国如何采取行动,也将成为决定今后趋势的重要因素。